1、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,贮油罐内的油是否加满,油管接头是否松动,以防漏油。
2、根据试件要求,更换需要的弹簧,在小吨位时,使用小弹簧,以使读数准确。
3、转动手轮,调节螺杆至适当位置。
4、旋紧回油阀。
5、开动油泵调节送油阀浮起活塞,校正指针零点,可转动滚花螺母,调节弦线,使指针恰与刻度盘零线重合。
6、控制送油阀,按需要的速度加荷。
故障及其排除方法:
| 序号 
 
 | 现象 
 
 | 原因 
 
 | 排除方法 
 
 | 
| 1 
 
 | 油泵不出油 
 
 | 油泵内有空气 滤油器阻塞 出油阀座不吻合,钢球及球座有划痕毛刺。 
 
 | 打开油泵高压出油管接头进行排气。 清洗,排出油泵内空气。 更换或修理相应零件。 
 
 | 
| 2 
 
 | 油泵输油不稳定(指针可见停滞往复抖动)。 
 
 | 油液粘度太小(过稀)或太脏; 油路内有空气。 送油阀活塞与其衬套间有脏物或已拉毛。 有漏油处。 
 
 | 更换适宜粘度的清洁油。 排除油路内空气,使活塞上升一段距离后,打开回油塞即可。 清洗、研磨已拉毛零件。 找出漏油处给予排除。 
 
 | 
| 3 
 
 | 油压脉动(送油阀的回油管,回油出现断断续续,负荷示值检定时标准测力机指针抖动) 
 
 | 油泵内有空气。 油液粘度太小(过稀)。 送油阀节流针间隙过大。 油泵内有脏物。 出油阀座不吻合,钢球及球座有划痕毛刺。 
 
 | 排除空气。 更换合适的油液。 减少节流针间隙。 清洗油泵。 更换或复修相应零件。 
 
 | 
| 4 
 
 | 油压打不到zui大负荷 
 
 | 送油阀油塞与其套太紧或有脏物。 送油阀弹簧弹力太小。 有大漏油处。 送油阀活塞前端漏油。 油管接头漏油。 工作活塞间隙太大。 回油阀针阀囗不吻合。 
 
 | 清洗或研磨相应零件。 在弹簧端面加垫圈或更换弹簧。 消除漏油。 拧紧螺套。 更换垫圈后拧紧。 略加大油粘度或更换活塞。 把回油阀加以研合。 
 
 | 
| 5 
 
 | 卸荷后指针不回零 
 
 | 齿条卡死。 摆杆回落太快使齿条从滚轮中跳出。 
 
 | 整调弹簧片。 重新啮合齿条。 旋转齿条调零。 
 
 | 
| 6 
 
 | 摆铊在试件破坏后回落太快造成冲击。 
 
 | 油粘度太小(过稀)。 缓冲阀锥面与阀囗间隙太大。 
 
 | 更换粘度适宜的油液。 重新调整间隙或修正缓冲阀及螺母螺纹。 
 
 | 
| 7 
 
 | 摆铊回落太慢 
 
 | 油液粘度太大。 缓冲阀锥面与阀囗间隙太小。 
 
 | 更换合适的油液。 重新调整间隙。 
 
 | 
| 8 
 
 | 开动油泵,工作后指针来回摆动 
 
 | (1)测力活塞下端与顶块位置未对准。 
 
 | 纠正位置。 
 
 | 
| 9 
 
 | 示值误差超差 
 
 | 测力油缸与测力活塞摩擦力过大,有污染、锈蚀拉毛,产生负值。 工作油缸与工作活塞摩擦力过大,有污染、锈蚀拉毛,产生正值。 
 
 | 清洗、除锈、研磨 (2)同上 
 
 | 
| 10 
 
 | 度盘示值不稳定,在多次试压中误差方向多变 
 
 | (1)立柱上下之螺母未拧紧。 
 
 | 拧紧之 对研球座。 
 
 | 
| 11 
 
 | 水泥试件受压后成单面破坏 
 
 | (1)球座吻合不良 
 
 | (1)对研球座。 
 
 | 
| 12 
 
 | 试件破型时爆裂声太大 
 
 | 油缸间隙过大。 活塞上升过高。 
 
 | 加垫块减少工作活塞上升高度。 
 
 | 
| 13 
 
 | 自动控制时无打印输出 
 
 | 无打印纸 
 
 | 装上打印纸 
 
 | 
| 14 
 
 | 加载自动控制装置出现故障 
 
 | 通知厂家派专业人员修理。 | |